全球赌博十大网站
首页 >校长在线 >校长论著

关于校本管理的若干思考------2006年第9期《全球网络赌博平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9-17

关于校本管理的若干思考

  李建成

现代学校改革日新月异,但是核心是追求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校本管理”。这种管理是教育主管部门将其权力逐渐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学校财政的预算、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的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学校已有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目的。

本文拟对“校本管理”问题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一、推行校本管理的必要可能

1.教育发展形势呼唤校本管理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以边缘化、分权化、多样化、人本化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许多国家兴起并迅速发展,尤其近年来倡导以多元文化发展为核心的特色教育,推进了特色学校的建设,对教育管理思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外控式”学校管理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就呼唤着与之相对应的“内控式”管理,呼唤着校本管理的产生。另外,近年来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教育机制的创新也要求实行校本管理:一是从中央到地方管理权力逐步下放,让学校拥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自主权;二是老百姓有选择学校的自主权;三是学生有选择课程的自主权,逐步发展到有选择教师的自主权。这些形势呼唤着学校管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必须体现自己特色,必须实行校本管理。

2.课程改革实施依靠校本管理。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改变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是这次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必然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依靠学校发挥自身的潜能优势,原来的教育行政部门采用的“外控式管理”就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推行新的以校为本的管理模式——校本管理。

3.学校管理变革倡导校本管理。

一个学校的管理理念应凸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人性和个性,代表一个群体共享的学校的期望、信念和价值,引导所有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奋斗方向。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一直是重“上”,轻“下”;重“管”,轻“理”;重“物”,轻“人”。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呈现如下趋势:从注重管理学校到追求发展学校,从注重外控学校到追求学校自管,从注重管好学校到追求特色建设,从注重领导管理到追求文化管理,从注重学校改进到追求学校开发,从注重教育数量到追求教育质量。要实现这些变革,必须更新观念,挖掘学校自身潜力,调动学校力量,推进校本管理。

4.发展学校个性需要校本管理。

    现代学校都在追求自己的特色,想通过特色形成个性,创建品牌。学校个性的形成,不仅要有富有个性的办学目标,更要有切合实际的教育行动;不仅要有独特的环境资源,更要有自己的有形课程;不仅要有优秀的教师群体,更要有特别的潜能学生;不仅要有现代的教育手段,更要有前瞻的教育方法。总之,这些个性化的办学追求,要立足“本校”,突出“校本”。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走“以校为本”之路。

二、关于校本管理的理解

1.管理内涵:由“争权”转为“分权”。

有人认为,校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摆脱国家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束缚,实行自主管理。说白了,就是跟国家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争取管理权。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们认为,现代的校本管理应该是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权力范围之内,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而推行的“以校为本”的管理。管理中各自明确自己的职权,互不越位

2.管理思想:由“约束”转为“发展”。

传统的管理,管理者仅仅把学校管理定位在满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按照上面规定的条例行事,约束了人的发展,约束了学校的发展。现代的校本管理将张扬所有成员的个性,凸现学校的特色,立足于让成员共同拥有,共同成长,共同发展,逐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3.管理对象:由“个别”转为“全体”。

传统的学校管理,管理者往往只是学校领导,而且常常就是校长,这种管理导致人际关系难以沟通,社会成员、家长、教师、学生的管理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现代的校本管理将激发全体成员参与管理,努力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管理者。

4.管理形式:由“外控”转为“内控”。

传统的学校管理,学校的许多决策受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等外界各种因素干预太多,不同的学校往往也都执行着同样的指令,围绕着同样的目标,进行着统一的教育,主要体现以“外控”为主的管理模式。现代校本管理将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自我管理,体现“以校为主”的管理方式。

5.人际关系:由“领导”转为“伙伴”。

传统的学校管理,学校领导往往存有“家长作风”——“一言堂”现象,被管理者有话不敢说、不想说,有事不想做、被动做。现代校本管理将扭转这一人际关系,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形成一支团队,建立共同开发、共同承担、共同发展的投入型的组织氛围和伙伴型的人际关系。

6.管理绩效:由“单一”转为“综合”。

传统的学校管理效能指标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学生学业成就的发展。现代校本管理将重视多层面、多元化指标。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且关注教师的成长;不仅关注物质资源的建设,而且关注品牌资源的建设;不仅关注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关注提高质量所花费的投入。这样的管理追求的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探究校本管理的理念

1.本位观:以校为本。

目前的学校管理是受国家或教育行政部门支配的“外控管理”,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各个学校都必须按照这个“统一”的要求认真实施。这种管理造成的后果:一是学校没有特色;二是校长没有特权;三是教师没有特点;四是学生没有特长。现代的校本管理,倡导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将办学的自主权下移,以学校为本位或者以学校为基础,将教育的权力与责任转移到学校层面,并由一个相关人员参与的法人团体来负责实施,从而使学校能够拥有发展决策权、财政预算权、人力资源权、课程设置权和奖惩权。这种管理是“以校为本”,是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权力范围之内,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

2.目的观:共同发展。

目前的学校管理往往关切的是结果——培养好高分的人才,关心的是任务——完成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这种管理造成的后果:一是重视考试课程的开设,忽视校本课程的开设;二是重视人的发展,忽视校的发展;三是重视受教育者的发展,忽视教育者的发展。现代的校本管理,倡导的是学生、教师、校长、家长、社区成员素质的共同发展,张扬所有成员的个性,凸现学校的特色,达到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倡导的是人力、物力、环境、课程、品牌资源的共同开发,提升所有资源的效益,促进学校的发展,达到整合资源、发展资源、创造资源的目的。

3.主体观:全员参与。

目前的管理主要推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行政部门提倡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党组织监督、教代会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但是监督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这样的管理造成的后果:一是校长的管理水平很难提升;二是学校的决策错误相对较多;三是大家的管理潜能无法发挥。现代的校本管理,倡导的是由教师、学生、职工、家长、社区成员、教干“共同参与”、“共同决策”的管理。每个人都是管理主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社区活动中,社区成员和学生是主体;家庭活动中,家长和孩子是主体;业余活动中,每个学生是主体……

4.方法观:自主管理。

目前的管理主要是管理者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目标进行管理,或者将其内化为学校的管理要求对被管理者的语言、行为等进行监督和控制。这种管理造成的后果:一是管理被外控,校管理者不愿意听从管理;二是管理太被动,被管理者不愿意参与管理;三是管理成奴性,被管理者不愿意接受管理。现代的校本管理,并不否认学校为了执行教育政策法规,完成教育目标,服从上级部门的领导。但学校教育、教学、人事、财务等问题,上级不能够解决,需要学校自己去解决,这就需要学校成为自主管理系统,有权制定办学方针、教学目标和管理策略,有权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同样对于管理活动来说,我们倡导的是自己管理,教师、学生、职工、家长、社区成员、教干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  

5.发展观:主动创新。

现在推行的管理是组织成员根据组织的规章制度或在外部管理控制下有效地进行指导、协调、控制。这种管理造成的后果:一是学校外部控制的权力大,学校依赖性强。二是学校外部的管理方式乱,学校适应性差。三是学校内部管理的制度空,师生操作性难。现代的校本管理,是从传统的过分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转向关注学校自主管理,从传统的过分强调校长专权管理转向关注师生民主管理,从传统的过分强调学校制度管理转向关注学校文化管理,从传统的过分强调线型封闭式管理转向关注立体开放式管理,从过分强调总结推广传统的经验型管理转向关注探究未来的创新型管理。

(此文发在《全球网络赌博平台》2006年第9期)

版权信息:全球赌博十大网站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