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赌博十大网站
首页 >校长在线 >校长论著

以“成长”为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重塑与实践------.4《全球网络赌博平台》实践版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9-17

以“成长”为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重塑与实践

李建成

学校教育变革的实质就是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塑——抛弃阻碍学校发展的文化,继承促进学校发展的文化,建构引领学校发展的文化。近年来,我校从校本出发,重塑了以“成长”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成长文化”。通过“成长文化”的践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一、“成长文化”主题的确立

学校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我们提出建构“成长文化”,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学校文化的淬炼

我校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也没有鲜明的主题。针对这种现状,2004年暑假期间,我请每个教师根据人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发展需求,为学校设计一句教育理念,并写出自己的诠释——为什么提出这个理念,这个理念的内涵有哪些?从大家的想法和实小多年办学传统中读出“我校不仅一直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建构“成长文化”的“根”。

2.教育本质的追寻

教育是为“人”服务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灵魂;“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落点。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知识的习得、能力的获取促进人的生命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要想全面把握教育的本质,就得充分认识、理解人生命发展的特性。从人的生命发展的特性可以看出,生命是在自然地生长,同时,也在呼唤、期盼、渴求外在力量引领。无论是生命内在自生的“自然生长力”,还是外在促进的“引领生长力”,都需要文化滋养。而且,这种文化要能唤醒人内在力量,开发人内部生长潜能,促进人身心自主的、全面的生长。

3.教育现状的省察

目前的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追求精英教育:过分重视分数,忽视发展;过分重视知识,忽视情感。从某种程度上说,漠视了人生命的需要,淡漠人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忽略了人情感和人格的陶冶。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转变思想,把“人”放在首位,关注人的愉悦生活,关注人的幸福成长,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4.文化功能的实践

文化即教育。文化是人对周围力量施加影响的方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文化培育人是让师生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受到文化的滋润,体验到在科学与人文的海洋里探索的乐趣,体悟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是一种文化。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知识传授和文化熏陶使人真正成为“人”——具有文化品性且能创造和享用文化的人,因而教育既应当是一种文化生产活动,又应当是文化陶冶活动。

二、“成长文化”的理性思考

“成长”和“文化”是两个复杂的概念,目前尚难准确、科学界定,我们想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究。

1.“成长”的认识

“成长”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出不同定义。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角度看,成长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成长即生长。成长是生命体的自主生长,是生命体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自我发育,“向着一个后来的结果,逐渐向前发展的运动”(杜威语)。其二,成长即发展。成长是生命体的自主发展,是生命体通过对自己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并对原来的自我存在进行扬弃,使其得到不断地提升的过程。其三,成长即创造。成长是生命体的自主创造,是在原来生命体的基础上,通过“原生命体”的自我变革,形成了新的生命,这个新的生命便是创造的新个体。

2.“生命成长”的内涵

“生命成长”的内涵很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身体的发育。“生命成长”的显性标志是“身体的发育”。关注生命成长要关注身体的发育。其二,情感的丰富。“生命成长”的内在要素是“情感的丰富”,就是要让人不断地接触各种事物,认识各种现象,丰富各种体验,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丰富其情感。其三,智慧的生长。“生命成长”的价值追求是“智慧的生长”。人生命的意义是追求智慧的生长,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其四,道德的提升。人的道德品质是在后天习得的,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环境的熏陶逐渐形成的。“生命的成长”要关注人道德的培植。

3.“成长需要”的分析

“成长需要”指的是基于人生命成长的立场,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需要。任何生命体都有成长的需要。从需要角度看成长,成长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质的追求。每一个人都需要成长,每一个人都需要发展。其二,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能的反映。作为生命体而存在的人,需要以自己的生活保证生命的“存在”,需要以自己的“成长”证明自己的生命性,需要让自己的尊严和作为人的价值得到尊重。其三,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体的动力。成长是生命体中本身就有的“原动力”,而不是外界诱惑、压迫的产物。人的成长需要就是个体内在的、根本的一种需要。

从成长的角度看需要,人的成长需要具有以下特性。其一,整体性。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认识人的需要,人是一个整体的人,“是具有自然、心理、社会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特质相互渗透、丰富而复杂的人”(叶澜) ,而不仅仅是一个认知体。因此,人的发展应该是其整体的发展。其二,广域性。成长,体现为生命个体在时空维度上建立起个体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形态,成长需要存在于人的生命全程和全部的生活领域之中。其三,综合性。人的成长需要具体的生活环境,需要对周围生活世界的认识、体悟,需要外界环境对个体影响,也需要个体内在主动向上的生长企盼。在此意义上,成长内含着他人与自我的关系、教育与个体的关系等综合性的问题。

4.“成长文化”的探索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成长文化”具有以下特性。其一,是自然的文化。人的成长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自然”是不可以“压抑”、不允许“催生”的自然,是在原有“生存”状态下,通过人的“改造”,促进其更好生长的“自然”。其二,是主动的文化。每一个个体内都有生命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成长力”。“生命的成长”既自我主动地唤醒主体内在“向上的生长力”,又激活内部“等待的生长力”,还积极吸引外部“引领的生长力”。其三,是共生的文化。人的生命成长是人与外部世界双向建构、互动生成的过程。无论是外界条件与环境的改变,还是个体自觉的“呼吸”与“拔节”,个体的发展都是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双向建构,而且这个过程充满动态性,不断生成着新的环境、条件以及个别发展的新基础与新资源。其四,是和谐的文化。人的生命成长是生活要素的和谐成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体内部之间均衡发展;是生命躯体的和谐成长,身体内各个器官、器官中各个部分健康发育;是生命整体的和谐成长,身体、智慧、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素养共同、协调发展;是个体才能的和谐成长,想象、思维、创造等能力协同发展。其五,是超越的文化。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生命汲取着物质营养,让身体慢慢长大;吸取文化素养,让智慧慢慢生长……这样的成长过程正是不断地探寻意义与超越自己的过程。

三、“成长文化”的践行

学校要想形成“成长文化”,通过“成长文化”培育人,必须建构起她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设计好推行的策略,保证师生在实践中得到内化,并能促进师生更好成长。

(一)成长文化符号系统的建构与彰显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核心理念。我们在建构成长的时候,对其价值取向的语言表述、符号表征、物质形态也进行了全面的设计。

1.建构成长理念文化引领人

理念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价值、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客观反映。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办学方向,是师生员工的行动指南。她是办学者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设计而成的,或者是学校办学实践浓缩、提炼和孕育而成的。基于广大师生对教育的追求,也基于我校多年的历史积淀,基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基于人的发展需要,我们设计了理念文化框架:以“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作为学校使命,以“共享成长”作为办学理念,以“向上”为校训,把“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追求的校风和评价的最高准则,倡导“顺应人的成长规律,促进师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自然与自觉”的学习境界。这个理念建构后,我们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和讨论,请大家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大家全面理解和领会。现在,关注“成长”在我们实小每个人心目中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2.建构成长环境文化熏陶人

教育一直追求环境育人。我校原来占地面积只有20多亩,建筑、绿化等除外,活动场地生均不足1平方米,炭灰场地破损严重。我任校长后,认真调研,扩征操场,围绕促进“成长”的主题文化,规划布局,设计建筑、景点和绿化。

我们前教学楼前铺设的大理石广场,左右两边用色彩鲜明的黑白大理石做成“方圆交错”的图案。“方”有棱角,表示做事要有原则性和规范性;“圆”有灵动感,表示做事要有灵活性和变通性。“方圆交错”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警世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有规矩,也不能用规矩束缚人,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宜,追求“严格而自由”的境界。我们利用围墙建起了“赍志墙”——在墙上张贴了世界冠军的照片和他们的辉煌业绩,让师生在锻炼时,能够感知体育事业的发展,感受体育文化的熏陶,感悟运动健儿成长的历程,享受体育给人类带来的幸福。前后教学楼之间是宽阔的广场,我们请书法家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和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题写出来,雕刻在大理石上,贴在前教学楼的后墙壁,并取名为“言志壁”,学生在玩耍时也能受到诗词的熏陶。

为了更好发挥绿化的育人功能,我们选了“校树”和“校花”。校树是桂树,有诗句曰: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寓意是我们每个人要向桂花一样,用自己的劳动幸福别人。校花是月季,有诗句说:“此花无日不春风”、“天下风流月季花”、“花落花开不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月季花,无论春夏秋冬,常开不厌;它生性简朴,插枝可活,枝繁叶茂,有着一种很强的生命力。她的寓意是我们每个人要向月季一样,时时把美丽留给别人。

3.建构成长制度文化激励人。

没有制度文化的引领,人的成长会长成畸形。“制度文化”是由“制度”发展而来的,当“制度”内化为人们行为后,才能变成“制度文化”。

科学制度的建构不是校长闭门造车的,也不是从别的学校照抄照搬的。它植根于本校的土壤,基于学校的现状,由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的,师生不仅是制度的执行者,更是制度的建设者。为了建好制度,保证广大教师认同制度,执行制度。我们由工会牵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讨论;然后,根据讨论情况,由几名骨干教师执笔,草拟了有关制度;最后,征求全体教职工意见,由教职工代表大会决议,颁布了《全球赌博十大网站》,还制定了相关《全球网络赌博平台》。《全球赌博十大网站》和《全球网络赌博平台》具体详实,涵盖了方方面面。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一目了然。由于让教师参加讨论,他们对制定制度的必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制度又是一些教师执笔起草的,大家的认同度更高;另外,这些《全球赌博十大网站》又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认可,这样既变成了学校的“法规”,又让大家心悦诚服。

制度制定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两年以后,我们就淡化了“制度管理”,以“师德自律、师能自学、师行自觉”为指导思想,把原有的多条细则整合为宏观策略。这些举措促进学校管理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培育”,由“他人控制”走向“自我发展”。通过这样的实践,大家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发展意识逐渐形成了文化自觉。

()成长文化在课程建设中的落实与深化

课程是成长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课程来培育。完全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通过建构有益于学生成长的课程,并通过这些课程来促进他们发展。

    1.开好国家课程,保证成长的基本食粮

国家课程作为法定课程在内容上必须严格执行,但是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并不一定要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调整。近年来,我校在国家课程开设上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程体系。科目上,注重学科整合。我们在遵循“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一是电脑和其他学科整合。二是劳动和美术、综合实践整合。三是思品与社会和班级活动整合。内容上,突出学科特色。语文学科,学生最重要的素养是听、说、读、写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侧重于写字、说话、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学生最重要的素养是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生活数学——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策略上,建构自主课堂。我们运用本人主持的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青年专项课题“自问自探”教学的研究成果,建构“为学生而教”、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文化。把“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得到成长。

2.开发校本课程,增加成长的必要营养

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我们注重了“自主选择”,让学生自我在选择的过程中成长。

一是让学生定课程。我校立足“以生为本”,把课程开设权还给学生。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他们需要什么课程,我们就开什么课程。学年初,学校给每一个学生发放了“校本课程开设意见书”,征求学生对校本课程开设的意见;然后,组织人员对每个年级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最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100多个科目。学生个人选修什么课程也是由自己确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两门课程。

二是让学生选教师。每个年级校本课程确定后,学校将课程向广大师生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公布,公开招聘任课教师。教师、学生和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员自由报名应聘。学校根据应聘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筛选,每门课程拟定3人作为候选人,其中1人为本校学生;然后,让他们为选修学生进行试教,每人试上一节课。最后,由选修学生投票选择,确定任教人员。

三是让学生抓考核。我们把校本课程的考核权交给学生。考什么内容、如何考核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学校根据他们的意见、本学科的特点和本年级学生的身心规律制定考核细则。考核也由学生自行组织,每班成立几个考核小组,由每个考核小组的同学分别同时对本班学生进行考评,根据考核标准给每一个同学打上等第,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书”。

3.开设活动课程,活化成长的生长细胞

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这三类课程中都有一种“以活动为载体的课”,我们将它作为特类,称其为活动课程。

一是“节日文化”。几千年的灿烂历史给每年都提供较多的纪念活动,教育部门为了落实上级行政部门的“时代要求”也组织了很多活动。我们把这些要求融入到学校的活动计划中,每年通过“四个节”来营造学校的活动文化:三月份举办英语节,五月份举办艺体节,十月份举办读书节,十二月份举行科技创新节

二是“礼仪文化”。礼仪是人的重要素质,也是人修养的标志。我们把礼仪作为人成长的重要内涵,全力加强人的礼仪文化建设。我校的礼仪文化以“绅士和淑女”教育活动为载体进行建构。开展评比“绅士”、“淑女”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他们“讲文明,有礼貌”。

三是“游戏文化”。每年,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户外游戏创作竞赛和推广活动。这个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无序的课间活动变成有益的生活活动,学生的课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教师在成长文化中成长

教师的成长需要一种环境,需要一种机制,更需要抓住关键进行培植。学校要将这些因素整合成一种文化,并通过文化来培育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1.教师成长文化的核心:培育智慧教师。

教师成长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的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就是智慧的生长。因此,教师成长文化的核心应是培育智慧教师。

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归根到底都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智慧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 “求真”,是鼓励人探索真知,在探索真知中增长智慧。“向善”,教师对事业的热爱,最终表现为爱生、爱校、爱己。“臻美”,教师职业是美的,教师对美的凝练要去感知、体验、品悟。追求智慧本身是求真的一种活动,而求真的活动又使人的灵魂向善,人的灵魂向善又具有了美的魅力。因此,求真、向善、臻美是智慧教师培植的必然之路。

2.教师成长文化的机制:提供发展平台。

教师的成长需要土壤,需要有让他发展的平台。近年来,我们通过建构教师发展的平台,促进教师的成长。

一是打造一个学习平台。首先,建构自学的平台。理念上,我们倡导“读万卷书”,希望每一个教师平时要广阅博览。手段上,学校为教师购买教育理论书,征订教育教学杂志,供教师学习使用。时间上,每双周的星期一下午全校师生在办公室和教室读书。其次,建构“外训”的制度。我们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和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到省内外名校挂职锻炼;每年组织教师到名胜古迹旅游,通过“行万里路”,丰富知识,锻炼身心,陶冶情操。

二是打造一个研究平台。校长室围绕“成长文化”,提出全校的主课题——“成长文化建构的校本研究”;部门围绕校长室的主课题,确定自己的子课题;教师围绕学校的主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进行研究。

三是打造一个展示平台。近年来,学校和市教育学会、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等教学业务部门联系,每年举行一次市级公开课,为全市教师提供二十节研究课;和市教研室、教科所联系,围绕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课堂教学评优;和省市有关教学业务部门联系,带教师为有关活动献课;和有关实验小学建成联谊校,带教师去上交流课;根据县内各校的需要,为他们送去成果课。

四是打造一个实践平台。萨乔万尼说过,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把被领导者培养成他们各自工作范围内的领导者。管理中,我们应该相信教师,每个教师都有做好工作的可能,只要学校给予他们舞台,他们的潜能就能得到开发。我们一直倡导“换位思考”,其实“换位思考”不如“给位实践”。2003年实验小学为了扩大规模,创办外国语学校,借此机会,我们进行了学校管理机制改革的尝试。我们把外国学学校领导分为“常任领导”和“非常任领导”。“常任领导”由教师直接选举,任期3年,可以连任。“非常任领导”,由教师自我申请,部门负责人推荐,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任期半年,不可连任,每个教师轮流做一学期。4年多来,外国语实验学校近70人做过领导,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从去年开始,实验小学也进行了这样的实践,目前有16位教师担任“非常任领导”。现在,我校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教师文化:大家做到任职时服务,离职后奉献,人人都是管理者。

总之,现代学校应追求“用文化发展人”。学校应建构与实践自己的文化。我校在成长文化重塑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广大师生的健康发展,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此文刊发在《全球网络赌博平台》2008.4实践版)
版权信息:全球赌博十大网站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