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赌博十大网站
首页 >校长在线 >校长论著

让学生多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全球网络赌博平台》2012.12期(教育管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1-16

 

让学生多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

——学校社团文化建构的价值追求

李建成

学校社团是具有共同志趣的学生自己参与建立的学习群体,是滋养他们生命成长的教育组织,也是促进他们个性发展的活动方式。社团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是看是否形成适合成员个体发展的社团文化。目前,很多学校都很关注学生社团建设,但关注社团文化建构的却很少,有的即使关注社团文化建构,也仅关注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设计,尚未对社团文化进行整体建构。笔者认为,学校社团建设应围绕“让学生多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这一价值追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社团文化”。

一、以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为宗旨,建构社团教育核心价值,形成社团理念文化。

每个社团都应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她是引领社团健康发展的理念和目标。当下,很多学校的学生社团核心价值“错位”,大多数从功利出发进行“定位”:要么为了创建学校特色,要么为了竞赛获得奖牌。这种偏离引领学生成长而又“‘目’中无人”的价值定位是错误的,也是没有教育意义的。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社团这个教育组织便应以给学生多找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为核心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社团建设价值才是适合个体成长教育的追求。因此,学校社团应围绕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这一宗旨,从基于学生成长需要、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出发建构自己的理念体系。一要了解学生成长需要。“学生成长需要”是基于个体生命成长的立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对生命发展的合理需求,是影响他们生命发展速度的内在动力,也是决定他们生命发展方式的核心元素。要想为每个成员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社团辅导老师必须全面了解社团内每个成员的成长需要。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询问;另一方面,通过观察等方式发现,力求以此真正了解学生,吃透学生。二要研究社团自身特质。每个社团都有其特点,师生可按照社团活动特点探究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并据此把握这个社团活动的本质。三要提炼社团教育哲学。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团队哲学”,学校社团“教育哲学”是社团内所有成员的理念和目标,是引领所有成员发展的要素,我们应该引导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成长需要和社团自身特质自我提炼社团教育哲学,在此基础上通过全体成员的深入研讨,共同建构和锤炼群体教育哲学,形成共同的目标,构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以润泽学生个体生命素养为核心,建构社团教育活动策略,形成社团活动文化。

教育的价值在于滋养人的生命,社团的活动意义亦是如此,能够润泽每个参与者的生命。当下,很多学校的社团活动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教育:要么指导学习技巧,要么训练动作技能。这种违背滋养学生成长而又“‘课’中无人”的活动形式是错误的,也是没有教育意义的。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生命更好成长,社团活动亦应以给他们提供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为活动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润泽学生生命素养的社团实践活动才是适合个体成长教育的方式。因此,学校社团应围绕润泽学生个体生命素养这一目的,从基于学生生命潜能、为了学生生命素养出发建构自己的实践活动。一要全面认识学生生命素养。“学生生命素养”是隐藏在他们生命体内可以为自己生命发展所调用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包括身心素养、智慧素养、情感素养和道德素养。目前的社团活动往往仅关注与活动项目相关的技能培养,忽视学生生命体中其他素养的培育。造成这一后果的根本原因是对学生生命素养缺乏深刻认识。社团辅导老师应通过座谈和观察等方式对学生个体生命素养进行了解,尤其应对生命体中独特的个性特质有所认识,对其生命发展需求有所把握,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二要科学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学校社团的主体是学生,社团活动是否能够健康、有效、科学运行关键要尊重学生生命发展需求。一方面,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尊重学生。学校社团的活动内容不能仅关注项目的技能培养,而要从生命素养需求角度选择社团成员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最为重要的是在培养他们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关注其兴趣、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另一方面,教育活动方式的选择要尊重学生。学校社团的活动方式不能仅关注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训练,而要从生命素养需要角度选择学习方式,让每个社团成员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教育活动,建构社团资源,从而提升他们综合素养,促进他们形成个性的探究方式。

三、以促进学生个体特长发展为标尺,建构社团教育评价方式,形成社团评价文化。

评价社团活动质量应有其科学的标准,同时还应有其适合的方式。这个标准或方式既是衡量社团活动水平的标志,也是评价社团中每个成员学习素养的标尺,还是引领社团建设的标杆。当下,我们对学校社团教育质量的评价仍然以社团团体或成员个体竞赛成绩作为标准进行评价,用社团团体参加竞赛获奖的级别和成员个体获奖的等级确定社团教育水平的优劣。这种背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而又“‘尺’中无人”的评价标准是错误的,也是没有教育意义的。学校教育的意义是让每个人能够成为他自己,社团的意义在于促进每个成员个性特长的形成,给他们铺设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让他们有可能成为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的社团评价方式才是适合个体成长教育的意义。因此,学校社团应围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这一标尺,从基于学生潜能发展需要、为了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出发建构自己的评价标准。一要建立“发展‘自己’”标准。学校应引导社团围绕“发展‘自己’”这一宗旨,针对每个成员的基本素养,制定社团教育质量考核标准及细则。二要实施“最好‘自己’”评价。学校应引导社团围绕“最好‘自己’”这一思想,针对每个成员的发展可能对他们进行评价:一方面,看发展,比谁的进步大。社团评价不是让每个成员进行横向比——谁的素质高;而是让每个成员自己与自己进行纵向比——用个体现有水平和原有水平比,看他是否有提高,尤其要关注其素质提升的程度,即关注他的绝对发展——学业水平前后变化的量,看学习者个体素质的“增值”。另一方面,看潜力,比谁的努力程度高。评价每个成员时用个体现在取得的成绩和潜能所能达到的成绩比,看他是否有发展“空间”。三要运用“适合‘自己’”完善。学校应引导社团围绕“适合‘自己’”这一准则,针对每个成员的发展情况,改善社团活动对个体的适合程度:一方面,看社团活动内容是否适合每个成员。如果其内容适合他们,应引导继续学习;如果发现不适合他们,就引导重新选择学习内容。另一方面,看社团活动方式是否适合每个成员。如果其方式适合他们个性学习,应引导继续运用;如果发现有更好的方式,就引导他们选择新的方式。由此可见,通过围绕“自己”建构的评价机制、形成的社团评价文化能够促进每个成员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佳的成长路径。教育的意义是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营养,社团的价值是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成长的路径,社团的文化便是滋养参与学习者生命成长的方式。因此,每个社团都应追求和实践这一理念,在探究适合每个成员成长的路径中形成自己的社团文化;同时,也应用已经建构的社团文化滋养每个成员更好成长。

止文刊发在《全球网络赌博平台》2012.12期(教育管理)

版权信息:全球赌博十大网站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