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赌博十大网站
首页 >校长在线 >校长论著

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 2013.6B《全球赌博十大网站》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1-16

 

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

——洪泽县实验小学儿童道德成长方式探究

李建成

摘要:“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作为我校引领儿童道德成长的价值追求和实践策略,其意蕴是:儿童应有自己梦想,儿童的梦想需要教师引导,儿童在建构和追求自己的梦想过程中自然会获得生命成长。其价值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求,教育自身价值的追求,学校办学使命的呼唤,社会文化建构的需要。其策略是:让儿童感悟“世界梦”,在播种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让儿童阅读“伟人梦”,在萌发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让儿童共享“同学梦”,在陶养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让儿童共筑“中国梦”,在追寻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

关键词:道德成长方式;建构和追寻;梦想

近年来,很多有识之士在探究教育改革时把目光移向“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将“生命成长”作为教育的本质追求。生命成长的内涵特别丰富,“道德成长”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影响道德成长的方式很多,但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道德境界是引领他们道德成长的重要方式。为此,我校在开展道德教育时,以“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作为价值追求和实践策略,通过引领儿童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促进他们道德素养不断提高。

一、“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的意蕴

每一种教育理念都有其丰富的意蕴,只有全面理解其内涵才能科学有效的实践。“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作为教育价值追求和实践策略,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1.儿童梦想的意义

儿童梦想是人在童年时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梦想有时虽不切实际,但对儿童来说,她是个体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儿童梦想包含三层意义:其一,梦想是儿童个体的信仰。梦想是儿童自己心中珍藏着的一种美好向往,是一种神圣的精神支柱。对于拥有者来说,梦想让他们心灵深处始终保持一种虔诚和敬信,并愿意为之付出艰辛努力。其二,梦想是可以实现的目标。梦想不是人睡觉时所做的梦,而是在清醒状态下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设计。儿童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拼搏可以使之成为现实。其三,梦想是引领儿童发展的动力。梦想是人生命成长的内在动力,儿童有了梦想,生命就有了追求,生命体中就有一种坚持不懈的动力,这种动力还会化为人的毅力,激发他们全身心地付之于行动。由此我们可以说,教育需要点燃儿童梦想,亦需要引导其化为自己人生的永恒追求。

2.儿童梦想的本质

梦想通常有三种意义:一是梦中怀想;二是理想;三是空想,妄想。在学校教育中,人们所探究的儿童“梦想”应取“理想”之意。为此人们常认为,儿童梦想的本质意义是儿童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对人生奋斗目标的一种设计。其实,这样的理解还是狭隘的,今天的“儿童梦”,未来将可能赋予新的意义:对于儿童自己来说,今天的“这个梦”,有可能就是他明天的现实生活,亦可能是滋养他一生的价值追求;对于未来的儿童来说,今天的“这个梦”,有可能成为“伟人梦”,成为未来儿童崇拜的偶像;对于社会发展需要来说,今天的“这个梦”,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中国梦”,甚至还可能成为“世界梦”。由此我们可以说,儿童梦想既是个体的追求,也可能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既是个体现在的目标,也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蓝图。教育应该关注“儿童梦”,更应该引导儿童建构和追寻自己的“童年梦”。

3.“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的内涵

每个儿童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儿童的梦想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肤浅的也有深刻的,有自私的也有高尚的,有生活的也有人生价值追求的,有内生的也有通过引领建构的……“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就是指让儿童根据自己生命成长需要设计人生发展的美好境界,并在追求实现目标过程中促进生命更好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说,儿童所建构和追寻的梦想是健康的梦想,也是有道德的梦想;是引领道德成长的梦想,也是关注整个生命发展的梦想;是体现人类生活的梦想,也是追求社会进步的梦想。儿童所获得的成长是在自然状态下的成长,更是在价值引领下的成长;是通过个体建构和追寻实现的成长,更是一种在生命自觉发展状态下的成长。因此,教育应该引导儿童建构梦想,更应该引导他们通过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促进自我更好成长。

二、为什么提出“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

“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既是我校引领儿童道德成长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生命发展的重要路径;既是我校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亦是整个教育界几千年来一直探寻的教育思想。历代教育工作者之所以将此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而长期不懈地追求,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求

儿童生命成长包括儿童个体的身心成长、智慧成长、道德成长和情感成长等。道德是人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是人生命发展的灵魂。儿童道德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客观需求,也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应该说,影响儿童道德成长路径很多,但是最为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是儿童崇高梦想的价值引领。因为儿童道德成长是生命体内生的,是通过生命体自我唤醒“道德元素”而进行的一种“新陈代射”,生命体中“道德成长”企盼“梦想力”的引领。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生命成长的内在动力就是儿童个体的梦想。

2.“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是教育自身价值的追求

当下,教育仍然以应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内部都过于关注知识教育,一切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和学生素质优劣的标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严重缺失,他们头脑中闪烁过的人生梦想很快会被成人对分数的要求淹没。不少学生只有每次应试分数的短期追求,没有人生梦想的长远目标。很多学生考过大学以后就没有理想追求,精神生命变成“无序”的“自然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每个儿童建构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3.“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是学校办学使命的呼唤

多年来,我校提出以“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作为学校办学使命。评价一个人能否幸福成长,其中一个重要标尺是看他是否怀有美好梦想。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够拥有美好的梦想,并为之而不懈努力,他的梦想无论是否实现,他都是幸福的,也都是在幸福成长。因为他带着梦想而生活,他便拥有幸福;他经历耕耘的过程,他便获得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办学使命呼唤着我们每个人要拥有梦想,并为梦想而永不停息地奋斗。

4.“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是社会文化建构的需要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社会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政府和人民共同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想;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就是引导他们建构和追求美好的梦想,促进他们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来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和时代意义是让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并将每个中国人的梦汇集起来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每个儿童怀有梦想,并能一生追求这一梦想,既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又是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建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的客观需要。

三、如何“让儿童在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中成长”

儿童梦想是内生的,是个体生命对其人生价值和生活的一种追求;但是儿童梦想也不是被动生成的,她受个体科学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周围人群和所读书籍等因素影响。作为学校来说,儿童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很难改变,我们更多只能从教育自身的价值角度去引导儿童建构适合自己的梦想,并让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1.让儿童感悟“世界梦”,在播种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

翻开五千年灿烂文化史,让每个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的是: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在这历史文化精髓中,诸子百家的思想对炎黄子孙影响更大,且倍受世界各国人敬仰。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设孔子学院,传承中国传统的“智慧文化”和“道德文化”。当代,我们倡导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追求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精神支柱。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应积极探究让儿童“认识世界”、“感受中国”。让儿童“认识世界”可通过以下方式实施:一是让儿童观看“四大文明古国”的影片,了解世界灿烂文明的历史文化;二是让儿童观看“两次工业革命”的影片,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经济文化;三是让儿童观看“经济发达国家”的影片,了解发达国家发展的社会文化。让儿童“感受中国”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是让儿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将论语、古诗词、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千古绝唱张贴上墙,融入课程,凸显传统经典文化之美。二是让儿童观看改革开放成果记录片,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凸显现代中国精神之美。总之,通过引导儿童感悟“世界梦”,让他们了解世界,感受传统文化,在生命土壤中播种自己的美好梦想,促进生命得到更好成长。

2.让儿童阅读“伟人梦”,在萌发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

对于人的成长影响来说,榜样力量是伟大的。大家都很崇拜自己敬重的人,尤其喜欢从那些伟人成长经历中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阐述过这些观点。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讲的就是人喜欢学习伟人,以伟人作为榜样,并通过榜样对照、激励和矫正自己的行为。爱因斯坦说过:“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意义,尤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同样讲的也是“伟人梦”对于后人道德成长的影响十分重大。“伟人梦”的教育价值关键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学习者以伟人的崇高价值取向为榜样,并被他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所感染,在精神上积极认同。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应积极探究引导儿童阅读伟人,走近伟人。一方面,让全校师生阅读古今中外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世界冠军等各行各业精英的先进事迹,让他们了解这些伟人成长历程,感受“伟人梦”。另一方面,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寻找自己的榜样,通过寻找自己崇拜的偶像,重构个体的人生目标——将榜样的价值体系纳入到自我价值体系,萌发自己的人生梦想。因为当人们看到榜样的先进事迹后,在情绪上就会受到感染,会产生一种学榜样做榜样的心理倾向。总之,通过引导儿童阅读“伟人梦”,让他们了解伟人,树立榜样,在幼小心灵中萌发自己的美好梦想,促进生命得到更好成长。

3.让儿童共享“同学梦”,在陶养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

西方学者研究表明,儿童的大部分生活知识都来自于伙伴。伙伴关系能满足儿童对团体归属感的需要,在情感上得到伙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认识。在儿童生活中,伙伴会成为榜样,也容易成为偶像。伙伴中“英雄人物”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一种老师和家长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伙伴教育方式容易被儿童接受,儿童需要伙伴,需要学校注重对其加以培植。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应引导儿童多结识伙伴,多了解伙伴。一方面,利用品德与生活课或班队课让每个学生“说”自己的梦想。通过交流自己的梦想,说出自己为什么确定这一梦想,展示自己梦想形成过程,提升自己高尚的灵魂,陶养伙伴思想情操。另一方面,利用品德与生活课或班队活动课让同伴之间“议”他人的梦想。通过讨论他人的梦想,描绘他人梦想的美好情景,帮助他人丰富自己梦想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促进伙伴加深对梦想的理解。总之,通过引导儿童共享“同学梦”,让他们了解伙伴,模仿榜样,在共享梦想中陶养自己的美好梦想,促进生命得到更好成长。

4.让儿童共筑“中国梦”,在追寻自己美好梦想中成长

很多学者研究表明,美国梦是个体的,中国梦是集体的。中国梦的集体性表现为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梦想,是每个中国人梦的“集合”,是全体中国人共筑的梦想,是中国人民正在实践的梦想。因此,我们在建构“中国梦”时不能忽视“儿童梦”。“儿童梦”是“中国梦”的重要部分,是需要儿童个体实践的理想,也是通过实践将能实现的梦想。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应引导儿童将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一起共筑“中国梦”。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梦想。教师应引导每个儿童认识自己的梦想既是“个体梦”,也是“中国梦”,从而树立要为“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崇高境界。二要不断实践自己的梦想。教师应引导每个儿童围绕自己的梦想进行实践,让他们做自己应做的事,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去实践,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最终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梦想。三要深刻观照自己的梦想。教师应引导每个儿童对自己在追寻梦想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所作的努力进行“记录”,同时不断反思自己距离梦想的“差距”和追寻梦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自己追求梦想的思路和策略。总之,通过引导儿童共筑“中国梦”,让他们认识自我,实践自我,在学习生活中追寻自己的美好梦想,促进生命得到更好成长。

综上所述,影响儿童道德成长的方式很多,但是让儿童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是唯一不可缺少的途径。让儿童建构和追寻自己的梦想方法也很多,但是用“梦想”点燃“梦想”、以“梦想”实践“梦想”也是唯一不能缺少的策略。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成果之一,课题编号D/2011/02/118,并被确定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第一批精品课题重点培育对象”。

                    此文刊发在《全球赌博十大网站》2013.6B

版权信息:全球赌博十大网站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
" class="hidden">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