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赌博十大网站
首页 >校长在线 >校长论著

在重塑教育信仰中成长-------《全球赌博十大网站》2015.1卷首语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1-16

 

在重塑教育信仰中成长

李建成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尊师重教风尚形成,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得到足够提升;但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惶惑,一种怅惘。静心拷问产生这种困惑的原因,不难感受出源于我们对物欲的膨胀,对理想信念的丧失,也就是说没有教育信仰。有的教师虽有信仰,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以“培养‘精英’人才”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这种以“分数论” 的观点也无异于没有教育信仰。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教师应成为有教育信仰的人。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是一种教学技术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具有教育信仰既是形成自己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也是提升个体教育素养的核心,还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教育信仰,自己不可能构成完整的教育生命,也无法陶养优秀学生。因此,当下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引领教师重塑自己的教育信仰,用信仰引领自己和儿童更好发展。

首先,追寻生命存在价值。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精神存在的最核心要素就在于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领悟。教师职业独特性体现在是社会文明的创造者,承担着传播社会文化的职能。教师不仅应领悟生命的价值,更应积极地去创造生命的意义;不仅应追求人类健康愉悦的生活,更应追寻个体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生命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

其次,探究教育本真意义。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人、发展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人成为自己。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然后才是对科学知识的教育。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探明教育本真意义,把握教育本质,认识教育规律。在追寻生命价值过程中,不断实现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立于天地之间大写的人。

再次,提炼个体教育追求。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信仰就是教育追求。教育信仰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生活中不断学习、认同、体验、反省、凝聚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建构:其一,对教育理论进行再提升。建构信仰首先要学习教育理论。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主要地通过信念去影响人以及从根本上影响社会;而使这种信念得以存在的手段,就是教育书刊”。学习就得阅读教育家名著,借鉴前瞻理论丰富自己。其二,对教育生活进行再提纯。教育生活是教育智慧的源泉,一方面,我们应对现有的教育生活进行再纯洁,去掉那些违反教育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应用虔诚之心对待教育仪式,信仰是通过仪式来传播的,仪式又是培植自己教育信仰的极好方式,仪式本身也是有信仰的生活。其三,对教育楷模进行再学习。那些伟大教育家的榜样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一心为教育的高尚人格,可以唤醒并强化我们的教育信仰。我们应学习优秀教师高尚品质,不断净化自己心灵,从而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其四,对教育认识进行再反思。教育信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昨天信以为“真”的东西,今天由于社会的变动却不再相信,或者说显得有些过失或荒谬。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原有的教育信仰具有一种清醒的批判力,根据新的教育生活需要,认真检讨,从而提炼新的教育追求。

最后,践行自己教育信仰。教育信仰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实践信仰也会“消逝”。通过实践,既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信仰,还可以将其内化为我们的教育生活,促进我们坚定自己的信仰。

总之,教师不能没有信仰,建构自己的教育信仰可以引领和促进我们更好成长。

此文刊发在《全球赌博十大网站》2015.1卷首语

版权信息:全球赌博十大网站 备案号:苏ICP备18069388号-1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